試論明代楚辭學的地緣文化特徵

試論明代楚辭學的地緣文化特徵

陳煒舜
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
摘要

明代弘治、正德以降,楚辭學著述大量湧現。這些著述者的籍貫絕大多數在長江沿岸,如湖廣、江西、安徽、南直隸諸省份,這固然與屈騷自身的地域色彩關係甚大,也涉及明代自身的地緣文化特徵。舉例而言,江浙經濟繁榮、出版業發達、文風昌盛,是楚辭學著作迭出的主因。江西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現李陳玉、賀貽孫、漆嘉祉三家註,蓋此地為明代前期臺閣重臣故里,中葉以後又是江右學派重鎮,故終明一代文化與屈騷格格不入。至於湖北著述者每多「狂狷景行」之士,未必非千百年來地域性格一脈相承。有見及此,本文將依次檢視湖廣、江西、南直(江蘇)、南直(安徽)、浙江、福建、其他(四川、山東、北直)諸區域的地緣文化與楚辭學面貌。每節先從地理環境、經濟活動、文化傳統等宏觀角度考察各區域,其次以專書為主,宏觀介紹當地楚辭學發展情況。最後再以楚辭學最為興盛、著作型態最為多樣化的明代江南地區為例,探論該學科在當地流行的原因,以窺測明代楚辭學的地緣文化特徵。

關鍵字︰明代文學;地緣文化;楚辭學;屈原;離騷

本篇發表於 文學 並標籤為 , , , , 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